博主:qmwneb946
引言:不可思议的证明艺术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走进一家酒吧,侍者要求你证明你已经年满18岁。你可以出示你的身份证,但这样做会暴露你的姓名、住址、精确生日等所有个人信息。你是否能仅仅证明“我已成年”而不同时泄露其他任何信息呢?
或者再想象一下,你有一个超级复杂的计算任务,交给一台不受信任的远程服务器处理。当服务器返回结果时,你怎么能确信它执行了正确的计算,而不是为了节省资源而随便返回一个错误的值?难道你必须重新计算一遍来验证吗?
这些看似矛盾的需求——在不泄露私密信息的情况下证明某事,或者在不重新执行计算的情况下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正是“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 ZKP)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零知识证明,顾名思义,是一种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透露任何“知识”的情况下,让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真实的技术。这里的“知识”指的是除了论断本身为真这一事实之外的任何信息。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更是当今数字世界中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去中心化信任的关键基石。
自上世纪8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图灵奖得主莎菲·戈德瓦瑟(Shafi Goldwasser)、西尔维奥·米卡利(Silvio Micali)和查尔斯·拉克夫(Charles Rackoff)首次提出以来,零知识证明已经从密码学研究的前沿理论,逐渐演变为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它为我们在数字时代构建更安全、更私密、更高效的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探索零知识证明的奇妙世界。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概念和性质入手,通过经典的例子和直观的解释来理解它的核心思想。随后,我们将逐步揭示从交互式到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的演变,并详细介绍当今最前沿的零知识证明系统,如ZK-SNARKs、ZK-STARKs和Bulletproofs的构造原理。最后,我们将展望零知识证明在区块链扩容、隐私保护、可验证计算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并探讨它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充满数学与密码学魅力的探索之旅吧!
零知识证明的基石:概念与性质
要理解零知识证明的精髓,我们首先需要掌握它的基本定义、参与角色和核心属性。
什么是零知识证明?
零知识证明是一种密码学协议,涉及两方:
- 证明者(Prover, P):拥有一个秘密信息或计算结果,并声称某个关于此秘密或结果的“论断”(Statement)是真实的。
- 验证者(Verifier, V):希望确认证明者声称的论断是否真实,但又不希望了解导致该论断成立的任何秘密信息。
核心思想:P 在不泄露任何秘密(即“零知识”)的情况下,向 V 证明她知道某个“知识”或某个“论断”是真实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P 声称她知道某个很大的质数 的两个质因数 和 ,使得 。她可以在不泄露 和 是什么的情况下,向 V 证明她确实知道它们。
零知识证明的三个核心性质
一个合格的零知识证明系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性质:
完备性 (Completeness)
如果证明者所声称的论断确实是真的,并且证明者遵循协议的步骤,那么验证者有极高的概率(或确定性)相信这个论断是真的。
简单来说,就是“好人能通过”。如果 P 确实知道秘密,并按照规则行动,V 就能被说服。
可靠性 (Soundness)
如果证明者所声称的论断实际上是假的(即证明者试图欺骗),那么无论证明者如何尝试,验证者都只有极小的、可忽略的概率会被说服,相信这个假论断是真的。
简单来说,就是“坏人不能蒙混过关”。如果 P 并不掌握秘密,她几乎不可能让 V 相信她掌握了。
零知识性 (Zero-Knowledge)
如果证明者所声称的论断确实是真的,那么在协议执行完毕后,验证者除了知道这个论断是真之外,不会学到任何关于秘密信息或任何额外的信息。
这是零知识证明最独特和关键的性质。V 在交互过程中得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在不知道秘密的情况下自己模拟(Simulation)出来。这意味着 V 仅仅确认了事实,而没有获得任何新的、关于证明者秘密的“知识”。
交互式与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零知识证明可以根据证明者和验证者之间的交互方式分为两类:
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Interactive Zero-Knowledge Proof, IZKP)
在 IZKP 中,证明者和验证者需要进行多轮通信和挑战-响应(Challenge-Response)的交互过程。每一轮中,证明者提供一些信息,验证者基于这些信息提出挑战,证明者再根据挑战进行响应,如此往复,直到验证者确信论断为真。
优点:概念直观,构造相对容易。
缺点:需要证明者和验证者同时在线并进行多轮通信,不适用于需要一次性验证或广播的场景。
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Non-Interactive Zero-Knowledge Proof, NIZKP)
在 NIZKP 中,证明者和验证者之间只有一轮通信。证明者生成一个单一的、紧凑的证明(Proof),然后发送给验证者。验证者接收到证明后,可以独立地验证其有效性,而无需与证明者进行进一步的交互。
优点:高效、灵活,适用于异步环境和区块链等场景。证明可以存储、广播,并由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验证。
缺点:构造通常比 IZKP 复杂,往往需要依赖一些假设(如“随机预言机模型”或“通用参考串”)。
NIZKP 是现代零知识证明研究和应用的主流方向,尤其是那些“简洁”(Succinct)的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系统,如 ZK-SNARKs 和 ZK-STARKs。
经典零知识证明的构造范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零知识证明的三个核心性质,我们从一个经典的直观例子开始,然后深入到具体的密码学协议。
阿里 Baba 洞穴故事
这是由 Jean-Jacques Quisquater 和 Louis Guillou 提出的一个著名故事,用于形象地解释零知识证明。
场景:
爱丽丝(Alice,证明者 P)想向鲍勃(Bob,验证者 V)证明她知道一个圆形洞穴深处秘密门的开门咒语。这个洞穴的结构是这样的:一个入口,通向一个圆形通道,通道的两端分别是 A 点和 B 点。在通道深处,A 点和 B 点之间有一扇由咒语控制的秘密门。
协议步骤:
- 承诺 (Commitment):鲍勃走到洞穴入口,背对着通道。爱丽丝走进洞穴,并选择随机地走向 A 点或 B 点,鲍勃并不知道她选择了哪一侧。
- 挑战 (Challenge):鲍勃大声喊出他希望爱丽丝从哪一侧出来(A 点或 B 点)。
- 响应 (Response):
- 如果鲍勃喊出的方向与爱丽丝进入的方向相同,爱丽丝直接从那一侧出来。
- 如果鲍勃喊出的方向与爱丽丝进入的方向相反,爱丽丝必须穿过秘密门才能从鲍勃指定的那一侧出来。这意味着她必须使用秘密咒语打开门。
- 重复 (Repetition):鲍勃会重复这个过程多次(例如,20次)。
零知识性解释:
鲍勃在每次交互中,只知道爱丽丝从他指定的出口出来了。他不知道爱丽丝是如何到达那个出口的(是直接走过去,还是通过秘密门)。每次爱丽丝的选择是随机的,鲍勃的选择也是随机的。因此,鲍勃每次获得的只是一个“是”或“否”的回答(即“爱丽丝是否从我指定的出口出来了”)。通过多次重复,鲍勃可以确信爱丽丝知道咒语,但他永远不会学到咒语本身是什么。
完备性解释:
如果爱丽丝确实知道咒语,那么无论鲍勃如何挑战,她都能成功地从指定的出口出来。
可靠性解释:
如果爱丽丝不知道咒语,那么她每次进入洞穴时,只能选择一个方向(A 或 B)。当鲍勃喊出与她进入方向相反的出口时,她就无法出来。她有 50% 的概率猜对鲍勃的挑战方向。如果重复这个过程 次,她能连续蒙混过关的概率是 。当 足够大时(例如 20 次, 约等于百万分之一),这个概率变得微不足道。因此,鲍勃可以非常确信爱丽丝知道咒语。
阿里 Baba 洞穴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零知识证明的核心原理:通过交互、随机性和重复,可以在不泄露秘密的情况下达成信任。
基于图同构问题的零知识证明
图同构问题是一个著名的NP(非确定性多项式时间)问题。两个图 和 被认为是同构的,如果存在一个双射函数(一个顶点的重新标记)可以将 转换为 。
这是一个由 Goldreich、Micali 和 Wigderson (GMW) 提出的经典交互式零知识证明协议。
问题设定:
证明者 P 知道两个图 和 之间存在一个同构映射 (即 同构于 ),但 P 不想泄露这个映射 本身。验证者 V 想确认 P 确实知道 。
协议步骤:
-
承诺 (Commitment):
- P 随机选择一个排列 (一个随机置换)作用于 的顶点,得到一个新的图 。
- P 计算 的一个加密承诺 (例如,使用一个加密哈希函数,其中包含一个随机数)。
- P 将 发送给 V。
备注
:V 此时只知道 P 提交了一个图的承诺,但不知道这个图是 ,也不知道 是什么。
-
挑战 (Challenge):
- V 随机选择一个比特 ,并将其发送给 P。
-
响应 (Response):
- 如果 :P 必须证明 同构于 。她向 V 揭示 和它与 之间的同构映射 。
- 如果 :P 必须证明 同构于 。她向 V 揭示 和它与 之间的同构映射 。(注意:如果 同构于 且映射为 ,那么 同构于 且映射为 。因此 ,所以 同构于 的映射是 )。
-
验证 (Verification):
- V 首先检查收到的 是否与 P 之前承诺的 匹配。
- 如果 :V 检查揭示的 是否确实是 到 的一个同构映射。
- 如果 :V 检查揭示的 是否确实是 到 的一个同构映射。
-
重复 (Repetition):P 和 V 重复上述步骤 次。
性质分析:
- 完备性:如果 P 确实知道 和 之间的同构映射 ,那么无论 V 挑战 还是 ,P 都能成功地给出正确的响应。例如,如果 V 挑战 ,P 揭示 ;如果 V 挑战 ,P 揭示 。
- 可靠性:如果 和 实际上不同构(即 P 在撒谎),P 就不可能同时知道 到 的同构和 到 的同构。她只能选择预先构建一个 与 同构(从而能够响应 ),或者构建一个 与 同构(从而能够响应 )。当 V 随机挑战 时,P 有 50% 的概率会被揭穿。重复 次后,P 成功欺骗 V 的概率为 ,这很快变得可忽略。
- 零知识性:V 每次交互只会看到一对 或 。
- 如果 V 挑战 ,他看到的是 和 。这相当于 V 自己随机置换 得到 ,并知道置换 。
- 如果 V 挑战 ,他看到的是 和 。这相当于 V 自己随机置换 得到 (因为 同构于 ),并知道置换 。
- 无论哪种情况,V 都没有学到任何关于原始同构 的信息。V 可以通过自己随机生成 (要么与 同构,要么与 同构),来模拟整个交互过程。由于模拟器不需要知道 就能生成与真实交互无法区分的记录,因此该协议是零知识的。
这个图同构的例子是构建许多其他零知识证明协议的基础。它展示了如何通过“承诺-挑战-响应”的范式来构建一个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Sigma 协议族
Sigma 协议(Σ-Protocols)是一类特定形式的、三步交互式零知识证明协议。它们是许多更复杂零知识证明协议的构建模块。
一个 Sigma 协议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 承诺 (Commitment / First message ):P 计算并发送一个承诺值 给 V。这个承诺通常依赖于 P 的秘密知识 和一个随机数 。
- 挑战 (Challenge / Second message ):V 接收到 后,随机生成一个挑战值 (通常是一个比特串或一个有限域中的元素),并发送给 P。
- 响应 (Response / Third message ):P 接收到 后,使用她的秘密知识 和原始的随机数 以及挑战 来计算一个响应值 ,并发送给 V。
V 收到 后,会根据一个公开的验证函数 来检查这个三元组是否有效。
Sigma 协议的性质:
- 完备性:如果 P 知道 ,P 可以生成一个满足 的有效三元组。
- 特殊可靠性 (Special Soundness):如果 P 在同一个承诺 下,能针对两个不同的挑战 生成两个有效的响应 ,那么 V 就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 P 的秘密知识 。这是 Sigma 协议非常有用的一个性质,常用于构造证明者知道某个秘密的证明(Proof of Knowledge)。
- 诚实验证者零知识性 (Honest-Verifier Zero-Knowledge, HVZK):对于一个诚实的(即遵循协议并随机选择挑战的)验证者,存在一个模拟器,可以在不知道 P 的秘密知识 的情况下,生成一个与真实交互无法区分的交互记录 。
一个典型例子:证明离散对数知识 (Proof of Knowledge of Discrete Logarithm)
在群论中,给定一个生成元 和一个元素 ,P 知道 使得 。P 想证明她知道 而不泄露 。
协议步骤:
- 承诺:P 随机选择一个秘密随机数 ,计算 ,并发送 给 V。
- 挑战:V 随机选择一个挑战值 ,并发送 给 P。
- 响应:P 计算 ,并发送 给 V。
- 验证:V 检查是否 。
为什么这个验证有效?
如果 P 知道 ,那么:
。
所以,如果等式成立,P 确实知道 。
性质分析:
- 完备性:如果 P 知道 ,她能按照上述步骤生成有效的 ,使 V 验证通过。
- 特殊可靠性:假设 P 针对同一个 和两个不同的挑战 提供了两个有效的响应 :
两式相除:
即
由于 ,所以 。
因此,我们可以从 和 中提取出 。
这意味着,如果 P 能够欺骗 V 两次(即不知道 却能通过两次验证),V 就可以直接计算出 。 - 诚实验证者零知识性:模拟器 S 不需要知道 。S 首先随机选择 和 。然后计算 。现在 S 就有了 。V 收到这个三元组后,会检查 。代入 S 生成的 :,等式成立。这个模拟过程生成的 分布与真实协议生成的分布是统计上不可区分的。因此,V 无法从交互中学习到 。
Sigma 协议是构建数字签名、零知识身份认证和更复杂零知识证明系统的重要基石。
从交互到非交互:Fiat-Shamir 变换
交互式零知识证明虽然在理论上优雅且易于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它要求证明者和验证者同时在线进行多轮通信。这在许多场景下是不可行的,例如当证明需要被广播到区块链网络中供所有节点验证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密码学家们引入了一种将交互式证明转化为非交互式证明的通用方法——Fiat-Shamir 变换。
挑战:交互的局限性
想象一下,你发布了一个关于某个秘密的证明,希望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独立验证。如果这个证明是交互式的,那么每次有人想验证时,你都必须在线,并与他们进行多轮通信。这显然是低效且不切实际的。
特别是对于区块链应用,每个矿工或节点都需要验证交易的合法性。如果每次验证都需要与交易发起者进行交互,区块链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一种能够生成一次性、可验证的“证明对象”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
Fiat-Shamir 变换原理
Fiat-Shamir 变换(Fiat-Shamir Heuristic)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一个密码学哈希函数来模拟验证者随机挑战的行为。它将一个三步的 Sigma 协议(或任何其他交互式协议)转换为一个非交互式证明。
基本思想:
在 Sigma 协议中,验证者 V 随机生成一个挑战 。Fiat-Shamir 变换用一个公开的、抗碰撞的哈希函数 来代替 V 的随机挑战。证明者 P 不再等待 V 的挑战,而是自己计算挑战:,其中 是 P 自己的承诺,Statement
是 P 要证明的论断。
将 Sigma 协议转换为 NIZKP 的步骤:
以我们之前讨论的“离散对数知识证明”为例:
原 Sigma 协议:
- P -> V:
- V -> P:
- P -> V:
- V 验证:
Fiat-Shamir 变换后的 NIZKP:
-
证明生成 (Prover’s side):
- P 拥有秘密 和公开信息 。
- P 随机选择一个秘密随机数 。
- P 计算承诺 。
- 关键一步:P 计算挑战 。这里的
Statement
是 P 要证明的公开信息,例如 的值。||
表示连接操作。 - P 计算响应 。
- P 将最终的证明 发送给 V。
-
证明验证 (Verifier’s side):
- V 收到证明 和公开论断
Statement
(即 )。 - V 重新计算挑战 。
- V 检查是否 。
- V 收到证明 和公开论断
优点:
- 非交互性:证明一旦生成,可以被任何人验证,无需证明者在线。
- 简洁性:证明通常是固定大小或非常小的。
缺点与安全性考量:
Fiat-Shamir 变换的安全性通常依赖于“随机预言机模型”(Random Oracle Model)。这个模型假设哈希函数是一个理想的函数,它输出的任何值都看起来是完全随机的,且每次对同一输入的查询都会得到相同的输出。在实践中,我们使用标准哈希函数(如 SHA-256)来近似随机预言机。
然而,随机预言机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哈希函数。因此,基于 Fiat-Shamir 变换的协议在“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即不假设哈希函数是理想的)下,严格意义上可能无法被证明是安全的。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中,Fiat-Shamir 变换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实用且安全的启发式方法,它在密码学协议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有理论上的局限性,Fiat-Shamir 变换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零知识证明的实用化进程,为后续的 ZK-SNARKs 和 ZK-STARKs 等高效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系统奠定了基础。
现代零知识证明系统
随着密码学理论的进步和计算能力的提升,零知识证明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更加强大、高效和通用的系统。其中,ZK-SNARKs 和 ZK-STARKs 是当前最受关注的两个家族,它们在实现隐私保护和区块链扩容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ZK-SNARKs:简洁、非交互式论证知识证明
什么是 SNARK?
ZK-SNARK 是“Zero-Knowledge 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 of Knowledge”的缩写。
- Zero-Knowledge (零知识):我们已经讨论过,不泄露秘密信息。
- Succinct (简洁):生成的证明非常小,通常只有几百字节,与被证明的计算复杂性无关。验证时间也非常短,通常是毫秒级的。
- Non-Interactive (非交互式):证明者生成一次性证明,验证者可独立验证。
- Argument (论证):这里的“论证”通常意味着它的安全性是“计算可靠性”(Computational Soundness),而不是“信息论可靠性”(Information-Theoretic Soundness)。即,一个算力有限的证明者(攻击者)无法伪造有效证明。这与“证明”(Proof)在理论上的含义有所区别,但实际上,这种计算可靠性对于大多数应用而言已经足够。
- of Knowledge (知识):证明者确实知道某个秘密知识,而不仅仅是声称。
ZK-SNARKs 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计算(例如,一段程序执行)转化为一个易于验证的数学问题,通常是一个多项式方程的零点问题。
基本原理概览:
ZK-SNARKs 的构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高级密码学概念。这里我们概述其关键组件:
-
算术化 (Arithmetization):将待证明的计算(比如,某个程序的执行)转换为一个代数结构,例如一系列多项式方程或约束系统。最常见的是 R1CS (Rank-1 Constraint System) 或 QAP (Quadratic Arithmetic Program)。R1CS 将计算表示为一系列形如 $ (a_i \cdot x_i) \times (b_i \cdot x_i) = (c_i \cdot x_i) $ 的约束,其中 是变量(输入、输出、中间值), 是常数。QAP 进一步将所有 R1CS 约束编码为单个多项式等式。
- 例子:证明你知道 使得 。
这个计算可以被分解为:
然后这些可以转化为 R1CS 约束。
- 例子:证明你知道 使得 。
-
多项式承诺方案 (Polynomial Commitment Schemes):证明者将一个或多个多项式“承诺”给验证者,而无需揭示这些多项式本身。之后,证明者可以向验证者证明某个承诺的多项式在某个特定点上的求值结果,或者证明多个承诺的多项式之间满足某个关系(例如,一个多项式是另一个的倍数),并且这些证明非常简洁。
- 最著名的多项式承诺方案是 KZG 承诺 (Kate, Zaverucha, Goldberg),它利用了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配对(Pairing)。
- KZG 承诺的特点是承诺值是一个群元素,证明一个点评估是单个群元素,验证时间常数。
-
通用参考串 (Common Reference String, CRS) / 信任设置 (Trusted Setup):许多早期的 ZK-SNARKs(如 Pinocchio, Groth16)需要一个“信任设置”过程来生成一个公开可用的 CRS。这个 CRS 包含了一些公开参数,用于证明的生成和验证。关键问题在于,在 CRS 生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有毒废料”(Toxic Waste),如果这个废料没有被安全销毁,那么拥有它的人就可以无限生成伪造的有效证明。
- “仪式”(Ceremony)被用来提高销毁“有毒废料”的信心,例如 Zcash 的 Sapling 升级。
工作流程简化:
- 信任设置 (仅一次):为特定电路生成 CRS。
- 算术化 (电路编译):将你想要证明的计算(如一段程序、一个函数)编译成一个数学问题(如 QAP)。这生成了一组多项式。
- 证明生成 (Prover):
- P 知道输入、输出和中间变量,它们共同构成了 QAP 的一个解(即一个“证人”)。
- P 使用 CRS 和证人来计算多项式承诺和简洁的证明。
- 证明是一个非常小的二进制串(通常是几百字节)。
- 证明验证 (Verifier):
- V 接收证明和公开输入/输出。
- V 使用 CRS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毫秒级)验证证明的有效性。验证过程通常涉及几个椭圆曲线配对运算。
代表性 ZK-SNARKs 系统:
- Pinocchio (2013):最早的实用 ZK-SNARK 之一,开启了对通用计算进行 SNARK 化的研究。
- Groth16 (2016):目前区块链领域最广泛使用的 SNARK 之一(如 Zcash)。它的证明大小非常小(3个群元素),验证时间快,但需要信任设置,且 CRS 依赖于特定的电路(即每个不同的程序需要不同的 CRS)。
- Plonk (2019):实现了“通用和可更新的信任设置”(Universal and Updatable Trusted Setup),这意味着一旦生成了 CRS,它可以用于任何程序(只要程序大小在 CRS 的限制内),并且可以通过多方参与更新来提高安全性。这极大地提高了 SNARKs 的可用性。
- Marlin (2019):Plonk 的改进版本,具有更快的证明生成速度和更小的证明大小。
- Halo / Nova (2019/2021):引入了“递归证明”(Recursive Proofs)的概念,使得一个证明可以证明另一个证明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无须信任设置的 SNARKs,或至少可以分摊信任设置的成本。这被认为是 SNARKs 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ZK-SNARKs 的优缺点:
- 优点:
- 证明大小极小:数百字节,与计算复杂性无关。
- 验证速度极快:常数时间或对数时间。
- 隐私性强:零知识性。
- 缺点:
- 证明生成慢:生成一个 SNARK 证明通常需要大量计算资源,与计算复杂性呈线性或超线性关系。
- 信任设置:多数 SNARKs 需要可信设置,这是一个潜在的单点失败。尽管 Plonk 等系统引入了通用可更新设置,但“信任”问题依然存在。
- 后量子不安全:依赖于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和配对,这些在量子计算机面前是不安全的。
ZK-STARKs:可扩展、透明的论证知识证明
什么是 STARK?
ZK-STARK 是“Zero-Knowledge Scalable Transparent Argument of Knowledge”的缩写。
- Zero-Knowledge (零知识):与 SNARK 相同。
- Scalable (可扩展):指证明生成和验证的效率随着计算复杂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特别是,证明生成时间与计算复杂度呈拟线性关系(),验证时间与计算复杂度的对数多项式关系()。这比 SNARKs 在处理非常大的计算时有显著优势。
- Transparent (透明):不需要信任设置。STARKs 依赖于哈希函数和信息论安全特性(如碰撞规避),而不是依赖于复杂的代数结构和信任设置。这使得 STARKs 在安全性假设上更强,且避免了信任设置的复杂性和风险。
- Argument (论证):与 SNARK 相同,计算可靠性。
- of Knowledge (知识):与 SNARK 相同。
ZK-STARKs 的核心是利用了强大的多项式编码和信息论工具。
基本原理概览:
-
算术化:代数中间表示 (Algebraic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 AIR):
STARKs 使用 AIR 来表示计算。AIR 是一组代数约束,描述了计算执行的每一步状态之间的关系。这些约束可以被表达为低度多项式。这与 SNARKs 的 R1CS/QAP 有所不同,AIR 更注重计算的步骤和状态转换。 -
交互式预言机证明 (Interactive Oracle Proof, IOP):
STARKs 是 IOP 的一个实例。在 IOP 中,证明者不发送整个证明,而是构造一个多项式,并承诺其“点评估”(即在特定点的函数值)。验证者可以向这个“预言机”查询这个多项式在某些随机点的值。通过几次查询,验证者可以以高概率确定多项式是否满足所有约束。 -
FRI 协议 (Fast Reed-Solomon IOPP):
FRI (Fast Reed-Solomon Interactive Oracle Proof of Proximity) 协议是 STARKs 的核心。它是一个用于证明一个给定多项式(或其编码)在某个特定多项式集合中的协议。具体来说,它用于证明一个多项式在绝大多数点上都是低度多项式。FRI 协议将关于多项式度数的陈述递归地归约为更小的陈述,直到归结为一个简单的线性检查。这个递归过程和点评估的验证确保了证明的正确性。 -
Fiat-Shamir 变换:
与 SNARKs 类似,STARKs 也使用 Fiat-Shamir 变换将 IOP 转换为 NIZKP。哈希函数用于生成挑战,将交互过程“压平”为单个证明。
工作流程简化:
- 算术化 (电路编译):将程序转换为 AIR 约束。
- 证明生成 (Prover):
- P 将程序执行轨迹编码为多项式。
- P 使用 FRI 协议为这些多项式生成一个紧凑的承诺(通过一系列哈希)。
- 通过 Fiat-Shamir 变换,P 生成一个包含哈希值和点评估的证明。
- 证明验证 (Verifier):
- V 接收证明。
- V 重复哈希计算以重构挑战。
- V 执行一系列的随机查询(基于哈希挑战)来验证多项式承诺和点评估的正确性。
ZK-STARKs 的优缺点:
- 优点:
- 可扩展性:证明生成和验证效率更高,尤其适用于大规模计算。
- 透明性:无须信任设置,仅依赖于公共可验证的随机性(哈希函数),消除了单点信任风险。
- 后量子安全:STARKs 仅依赖于哈希函数和基本有限域算术,被认为是抗量子攻击的。
- 缺点:
- 证明大小较大:相比于 SNARKs,STARK 证明通常更大(数万字节到数兆字节),但仍远小于原始计算数据。
- 验证时间相对长:虽然验证是多项式对数时间,但实际常数因子比 SNARKs 大,仍可能是数毫秒到数十毫秒。
Bulletproofs
Bulletproofs 是另一种有趣的零知识证明系统,由 Bünz 等人于 2017 年提出。
什么是 Bulletproofs?
Bulletproofs 是一个无需信任设置的、证明大小为对数级的零知识证明系统。它的证明大小与被证明计算的复杂性呈对数关系 ,这比 SNARKs 的常数大小要大,但比 STARKs 的证明小。
基本原理概览:
Bulletproofs 主要基于“内积论证”(Inner Product Argument)。它将复杂的多项式关系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内积问题,并利用一种巧妙的递归方法(将问题规模减半)来高效地证明这些内积。
优缺点:
- 优点:
- 无需信任设置:这与 STARKs 类似,是一个重要优势。
- 对数级证明大小:相对简洁,尤其适用于证明数量相对较小的论断。
- 高效的范围证明:Bulletproofs 在“范围证明”(Range Proof,证明一个数落在某个范围内而不泄露这个数本身)方面非常高效,例如在隐私币 Monero 中被广泛使用。
- 缺点:
- 验证速度较慢:相比 SNARKs,Bulletproofs 的验证时间通常更长,因为它涉及到更多的椭圆曲线标量乘法。
- 不适合通用型大规模计算:虽然理论上可以用于通用计算,但其性能不如 SNARKs 和 STARKs 在通用计算场景中表现出色。
下表简要比较这三类现代 ZKP 系统:
特性 | ZK-SNARKs | ZK-STARKs | Bulletproofs |
---|---|---|---|
信任设置 | 通常需要(Groth16),Plonk 等可更新 | 不需要(透明) | 不需要 |
证明大小 | 极小 (常数级,~200-300 bytes) | 较大 (~100 KB - 数 MB) | 对数级 () |
证明生成速度 | 较慢(线性/超线性) | 较快(拟线性 ) | 较快(对数级) |
验证速度 | 极快(常数级/对数级) | 较快(对数多项式 ) | 较慢(线性) |
安全假设 | 配对友好曲线上的复杂假设 | 哈希函数(碰撞弹性) | 标准模型,DDH/DL 假设 |
量子安全 | 否 | 是(抗量子) | 否 |
典型应用 | 区块链扩容、隐私币 Zcash | 区块链扩容 StarkNet | 隐私交易 Monero, 范围证明 |
每种 ZKP 系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构造方法,以结合它们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并使其更高效、更通用。
零知识证明的构造:深入技术细节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 ZK-SNARKs 的工作原理,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算术化”这一关键步骤。算术化是将任何计算或程序转换成一个 ZKP 系统可以处理的数学形式的过程,它是整个证明系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算术化:R1CS 与 QAP
我们知道,计算机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构成的,这些指令对数据进行操作,最终产生结果。要对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生成零知识证明,我们首先需要将其转换为一个可以进行代数处理的形式。ZK-SNARKs 通常采用 R1CS (Rank-1 Constraint System) 和 QAP (Quadratic Arithmetic Program) 来实现这一目标。
R1CS (Rank-1 Constraint System)
R1CS 是一种将计算逻辑表示为一系列三项式约束的方法。每个约束的形式为:
其中:
- 是由常数构成的矩阵。它们是电路的公共参数,表示计算的结构。
- 是一个向量,包含了所有程序变量的值(输入、输出和所有中间变量)。这个向量被称为**“见证”(Witness)**。
- 表示向量点积。
举例:证明我知道 使得
我们想证明我们知道一个秘密值 使得上述方程成立。
为了将其转换为 R1CS,我们首先将这个多项式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算术门(加法、乘法)。
-
引入中间变量:
- (已知 )
-
将每个门转换为 R1CS 约束 :
首先,定义我们的状态向量 。它将包含所有输入、输出和中间变量,以及一个常数 1:
现在,我们为每个中间变量定义约束:
-
约束 1:
可以写成
在向量形式中:
(选择 )
(选择 )
(选择 )
检查:。成立。 -
约束 2:
可以写成
(选择 )
(选择 )
(选择 )
检查:。成立。 -
约束 3:
可以写成
(选择 和 )
(选择常数 1)
(选择 )
检查:。成立。 -
约束 4:
可以写成
(选择常数 5 和 )
(选择常数 1)
(选择 )
检查:。成立。 -
约束 5: (即 )
可以写成
(选择 )
(选择常数 1)
(选择 )
检查:。成立。
-
最终,我们得到了 个 R1CS 约束,每个约束对应一行 向量。如果存在一个 向量使得所有这些约束都成立,那么我们就说这个计算是“满足”的。证明者需要提供 向量中秘密的部分(比如 和所有中间变量),并证明它满足这些公共矩阵 。
QAP (Quadratic Arithmetic Program)
QAP 是在 R1CS 的基础上,将所有 R1CS 约束“打包”成单个多项式等式的方法。这是 ZK-SNARKs(特别是 Groth16 和 Pinocchio)的关键创新。
思想:对于 个 R1CS 约束,我们可以构造三个多项式 ,使得对于任何一个满足所有 R1CS 约束的 向量,都能找到一个多项式 ,使得以下等式成立:
其中 是一个“目标多项式”,它在所有约束点(例如 )上为零。
QAP 的构造细节非常复杂,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其核心思想是将整个计算的正确性归结为验证一个多项式等式是否在所有正确的点上成立,并且多项式的度数满足要求。通过多项式承诺方案和椭圆曲线配对,验证这个多项式等式可以被压缩成一个极小且高效的证明。
多项式承诺方案 (Polynomial Commitment Schemes)
多项式承诺方案是现代零知识证明(尤其是 SNARKs 和 STARKs)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允许证明者“承诺”一个多项式 ,而不泄露其系数。之后,证明者可以高效地向验证者证明这个多项式在某个点 的求值结果是 。
KZG 承诺 (Kate, Zaverucha, Goldberg)
KZG 承诺是 ZK-SNARKs 中最常用的多项式承诺方案,它依赖于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配对。
核心思想:
给定一个多项式 ,证明者计算其在秘密的公共参考串(CRS)中的一个群元素上的“评估值”作为承诺。
CRS 通常包含一组预先计算的椭圆曲线点,如 ,其中 是椭圆曲线群的生成元, 是一个秘密随机数,并且 是多项式的最大可能度数。这个秘密 就是“有毒废料”,必须在生成 CRS 后销毁。
-
承诺 (Commitment):
证明者想要承诺多项式 。
证明者计算承诺 。
这个计算在CRS中完成。 是一个椭圆曲线点。 -
求值证明 (Opening / Evaluation Proof):
证明者想证明 对于某个点 和值 。
如果 ,那么 在 处有一个零点。这意味着 可以被 $ (x-z) $ 整除,即 ,其中 是另一个多项式。
证明者计算 ,并承诺 得到 。
就是证明。 -
验证 (Verification):
验证者拥有 和 CRS。
验证者检查配对等式:即:
由于配对的性质,这等价于检查 。如果这个等式成立,则证明 。
KZG 承诺的优点:
- 承诺值和证明值都非常小:是单个椭圆曲线群元素,大小固定。
- 验证时间非常快:常数次配对操作,与多项式度数无关。
KZG 承诺的缺点:
- 需要信任设置:CRS 的生成涉及秘密 ,如果 未被销毁,则存在安全风险。
- 非后量子安全:基于椭圆曲线和配对,易受量子计算机攻击。
KZG 承诺是 Groth16 等 SNARKs 的核心组件,它实现了证明的简洁性和验证的快速性。而 STARKs 则避免了信任设置和量子攻击的风险,采用了基于哈希函数的多项式承诺方案(如 FRI 协议)。这些高级数学工具的运用,是零知识证明能够实现其强大功能的基础。
零知识证明的实际应用
零知识证明不再是纯粹的学术概念,它正逐渐渗透到我们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隐私、安全和信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
零知识证明在区块链领域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解决了困扰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的隐私和扩容问题。
匿名交易 (Privacy-preserving Transactions)
-
Zcash (零币):Zcash 是第一个广泛采用 ZKP(特别是 zk-SNARKs)的加密货币。它允许用户在公共区块链上发送完全匿名的交易。证明者可以证明:
- 她拥有进行交易所需的币。
- 交易的输入总和等于输出总和(没有凭空生成币)。
- 她没有双重花费。
而这一切都在不透露发送方、接收方、交易金额的情况下完成。这极大地增强了链上隐私,使得 Zcash 成为比特币等透明区块链的隐私增强替代品。
-
Monero (门罗币):Monero 采用的 RingCT(环签名+机密交易)虽然主要不是 ZKP,但它集成了 Bulletproofs 作为范围证明,以确保交易金额是正数且不超过预设范围,而无需泄露金额具体数值,从而减少了交易大小并增强了隐私。
扩容解决方案 (Scalability Solutions)
零知识证明是当前区块链“扩容三难”(去中心化、安全、扩容)问题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特别是零知识 Rollups (ZK-Rollups)。
- ZK-Rollups:这是一类 Layer 2 扩容方案。它们将数千甚至数万笔交易打包到链下执行,然后生成一个简洁的 ZKP 来证明所有这些交易的有效性,最后将这个证明提交到主链(Layer 1)。主链上的验证者只需要验证这个证明,而无需重新执行所有交易。这大大减少了主链的负担,提高了吞吐量。
- zkSync: 使用 ZK-SNARKs 实现 EVM 兼容性,提供低成本、快速的交易。
- StarkNet: 基于 ZK-STARKs,旨在构建一个可扩展的通用计算平台,支持任意复杂的智能合约。
- Polygon Hermez (原 Hermez Network): 同样使用 ZK-SNARKs 实现高效的以太坊扩容。
ZK-Rollups 提供了“链上安全”的扩容,因为其安全性由主链上的 ZKP 验证保证,不像 Optimistic Rollups 那样需要一段争议期。
跨链桥 (Cross-Chain Bridges)
零知识证明可以用于创建更安全、更高效的跨链桥。例如,一个链可以验证另一条链上发生事件的 ZKP,而无需运行完整的轻客户端,从而降低了信任假设和链上负担。
身份验证与隐私保护
零知识证明允许个人在不泄露敏感信息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的属性或资格。
-
私有数据证明:
- 年龄证明:证明你已年满18岁,而无需透露你的确切生日。
- 信用评分证明:向贷款机构证明你的信用评分高于某个阈值,而无需透露具体的信用报告。
- 学历证明:证明你拥有某个大学的学位,而无需展示你的成绩单或具体毕业日期。
- 健康信息证明:向保险公司证明你符合特定健康条件,而无需共享完整的医疗记录。
-
去中心化身份 (Decentralized Identity, DID):ZKP 可以与 DID 技术结合,允许用户拥有和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披露身份信息,并使用 ZKP 证明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是依赖中心化的身份提供者。
-
投票系统:在电子投票中,ZKP 可以用于证明每个选票都是有效的,并且只投了一次,同时保证选民的匿名性。
通用计算外包 (Outsourcing General Computation)
零知识证明可以确保在云计算环境中进行的安全和可验证的计算外包。
- 可验证计算 (Verifiable Computation):当用户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外包给云服务提供商时,如何确保服务提供商正确执行了计算,而不是返回一个错误的结果以节省资源?ZKP 允许服务提供商生成一个计算正确性的证明,用户只需验证这个简短的证明即可,而无需重新执行计算。这为“云计算的完整性审计”提供了强大工具。
AI 可信计算 (Trusted AI Computation)
随着人工智能模型的复杂性和数据敏感性日益增加,ZKP 在 AI 领域也展现出应用潜力。
- 模型完整性证明:证明 AI 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没有被篡改或注入恶意后门。
- 模型推理可验证:证明 AI 模型在给定输入下,输出了正确的预测结果,而无需揭示模型的具体参数或用户的敏感输入数据。例如,证明一个诊断模型在某个病患数据上给出了正确的诊断结果,但同时保护病患数据的隐私。
- 联邦学习中的隐私增强:在联邦学习中,多个参与方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协同训练一个模型。ZKP 可以用于证明每个参与方上传的模型更新是基于其真实数据且符合协议的,而无需泄露任何原始数据信息。
这些应用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零知识证明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革命性的作用,构建一个更私密、更安全、更值得信任的数字未来。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零知识证明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它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是当前研究和开发的核心焦点。
挑战
-
可用性与开发者体验:
- 复杂性:零知识证明涉及大量的复杂数学和密码学概念,学习曲线非常陡峭。
- 工具链不成熟:虽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框架(如 circom, bellman, Cairo),但与主流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相比,其易用性、调试能力和生态系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将一个普通程序转化为适合 ZKP 的电路是一个耗时且易出错的过程。
- 缺乏通用抽象:不同 ZKP 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开发者需要为特定的应用场景选择和学习不同的 ZKP 构造。
-
计算开销:
- 证明生成时间:尽管 ZK-SNARKs 的验证时间极快,但生成证明本身仍然是一个计算密集型任务,尤其对于复杂的计算。这限制了 ZKP 在需要实时证明生成的场景中的应用。
- 内存消耗:生成证明通常需要大量的内存,这对于资源受限的设备(如手机、物联网设备)是一个挑战。
-
通用性与特定性:
- 某些 ZKP 系统(如 Bulletproofs)在特定应用(如范围证明)中表现出色,但作为通用计算证明系统时性能不佳。ZK-SNARKs 和 ZK-STARKs 致力于实现通用计算的证明,但各有其性能和安全权衡。
-
后量子安全性:
- 目前主流的 ZK-SNARKs 依赖于椭圆曲线密码学和配对,这些在理论上容易受到 Shor 算法的量子攻击。虽然 ZK-STARKs 具有后量子安全性,但其证明大小和验证时间相对较大,且生态系统仍在发展中。
-
信任设置 (Trusted Setup):
- 尽管 Plonk 等系统引入了“通用可更新信任设置”,但对于 Groth16 这类需要针对每个电路进行信任设置的系统,其安全性仍依赖于“毒废料”的销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 ZK-SNARKs 普及的障碍。
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挑战,零知识证明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未来充满希望:
-
更高效的证明系统:
-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代数结构、新的多项式承诺方案和更优化的算法,以减少证明生成时间和内存消耗,并进一步压缩证明大小。例如,递归 SNARKs(如 Halo/Nova)正在减少甚至消除对信任设置的需求,并实现证明的聚合。
- 新型的通用 ZKP 系统如 Hyrax、Fractal、Orion 等,也在不断涌现,旨在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强的安全性。
-
硬件加速:
- 专门为 ZKP 设计的硬件加速器(ASIC 或 FPGA)正在开发中,以大幅提高证明生成的效率。这将使得 ZKP 在更广泛的设备上变得实用。
-
更广泛的应用落地:
- Web3 的基础设施:ZKP 将成为去中心化互联网(Web3)的关键隐私和扩容基础设施,不仅限于区块链,还可能渗透到去中心化存储、计算和身份验证中。
- 企业级应用:企业将利用 ZKP 实现合规性报告的隐私保护、供应链的可信验证和跨机构数据共享的隐私增强。
- 个人隐私工具:例如,数字护照、健康证明、信用凭证等,都可能利用 ZKP 来赋予个人对其数据的更强控制权。
-
标准化与抽象层:
- 随着 ZKP 技术成熟,将会有更多的标准化工作,并出现更高级的编程语言和框架,允许开发者无需深入了解底层密码学细节即可构建 ZKP 应用。这会极大地降低开发门槛。
-
与其他前沿技术的融合:
- ZKP 将与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其他隐私计算技术结合,形成更强大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 ZKP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可信计算、模型审计和数据隐私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
零知识证明,作为一种能够带来“隐私、安全与信任”的独特技术,正处于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它不仅仅是一项密码学创新,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从“透露一切来证明”到“证明足够但不透露更多”。我们期待这项技术在未来的数字世界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和保护个人权利的互联网做出贡献。
结论
在数字时代的洪流中,隐私、安全和信任是我们面临的核心挑战。零知识证明,这一起源于密码学理论前沿的概念,如今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这些挑战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从零知识证明的直观概念和完备性、可靠性、零知识性这三大核心性质出发,理解了它如何在不泄露秘密的前提下建立信任。通过阿里 Baba 洞穴和图同构等经典示例,我们看到了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的巧妙之处。随后,Fiat-Shamir 变换的引入,为我们揭示了如何将这些交互式的证明转化为高效的非交互式形式,为现代零知识证明系统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我们深入探索了当今最前沿的零知识证明家族:ZK-SNARKs、ZK-STARKs 和 Bulletproofs。它们各自在简洁性、透明性、可扩展性以及应用场景上展现出不同的优势和权衡。ZK-SNARKs 以其极小的证明大小和验证速度在区块链扩容中占据一席之地;ZK-STARKs 则以其无须信任设置和量子安全的特性,在大规模计算和长期安全性方面独具优势;而 Bulletproofs 则在范围证明等特定场景下表现出色。这些系统的底层都依赖于复杂的算术化(如 R1CS 和 QAP)和多项式承诺方案(如 KZG 承诺),将计算问题巧妙地转换为代数问题,进而实现简洁、高效的证明。
零知识证明的应用领域已然遍地开花:从区块链中的匿名交易和 Layer 2 扩容(ZK-Rollups),到身份认证和隐私数据保护,再到通用计算外包和可信 AI 计算,ZKP 正在重塑我们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方式。它使得我们能够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享受数字服务的便利;在不牺牲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的计算吞吐量。
当然,零知识证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复杂的数学背景、不成熟的开发工具链、高昂的计算开销,以及部分系统对信任设置的依赖和后量子安全问题,都是当前需要克服的挑战。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创新的涌现,我们正见证着 ZKP 领域激动人心的进步——更高效的证明系统、专门的硬件加速、更易用的开发工具以及与其他隐私计算技术的融合,都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零知识证明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范式,它倡导在数字世界中实现“必要即披露,而非尽皆披露”的原则。它赋予了个人对其数据和身份的更大控制权,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私密、透明且高效的未来数字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技术爱好者,我们有幸身处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共同见证并参与零知识证明所带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