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 qmwneb946。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令人兴奋的旅程,探索一个在现代化学领域掀起革命性浪潮的前沿技术——光氧化还原催化(Photoredox Catalysis)

你是否曾想过,我们如何能以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式合成出那些构成我们生活的各种复杂分子?从药物到高分子材料,从清洁能源到环境治理,化学反应无处不在。传统化学合成往往依赖于高温、高压、剧毒试剂或昂贵的金属催化剂,这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还产生大量废弃物。有没有一种“绿色”的、更温和的方式来驱动这些复杂的化学转化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日常可见——那就是。光氧化还原催化正是利用光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化学反应的一种强大工具。它不仅仅是化学家手中的一个新“工具箱”,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理解和利用能量驱动化学反应的方式。

在这篇博客中,我将带你深入光氧化还原催化的核心。我们将从基本原理开始,逐步解析其精妙的机制,了解各种各样的光催化剂,并探索它在有机合成、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广阔应用。最后,我们也将审视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激动人心的展望。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扇通往“光与化学魔法”的大门吧!


1. 什么是光氧化还原催化?:照亮化学反应的道路

要理解光氧化还原催化,我们首先要拆解这个词。

  • 光 (Photo-):指的是光能,通常是可见光或紫外光。它是反应的能量来源。
  • 氧化还原 (Redox):是氧化(失去电子)和还原(获得电子)反应的总称。这是化学转化的核心。
  • 催化 (Catalysis):意味着使用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不被消耗,但能加速反应速率,或改变反应路径,使原本难以发生的反应得以进行。

所以,简单来说,光氧化还原催化就是利用光能激活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光催化剂),使其能够进行单电子氧化还原循环,从而驱动目标化学反应的发生。

这与我们传统上理解的“热驱动”催化(如使用路易斯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等)有本质区别。传统催化剂往往通过与底物形成中间体来降低反应活化能,而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则通过吸收光子,跃迁到激发态,然后通过单电子转移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SET) 过程,将底物转化为具有高活性的自由基离子或自由基,从而开启新的反应途径。

1.1 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光氧化还原催化的兴起并非偶然,它解决了传统化学合成中的诸多痛点:

  • 温和的反应条件: 大部分光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在室温甚至更低的温度下进行,避免了高温带来的能耗和副反应。
  • 高选择性: 自由基中间体往往具有独特的反应路径,可以实现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高区域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
  • 绿色与可持续: 利用廉价、可再生的光能作为驱动力,减少了对剧毒或昂贵化学试剂的依赖,降低了废弃物产生。
  • 新颖的反应类型: 它能够活化惰性化学键(如C-H键),或生成独特的自由基中间体,从而开启了全新的合成路线,合成出过去难以获得的分子结构。

可以想象,这项技术犹如为化学家们打开了一扇新窗,让原本“死板”的分子变得“活泼”起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2. 光氧化还原催化的核心机制:光子如何驱动电子

理解光氧化还原催化的精髓在于理解其核心机制:光子能量如何转化为电子的转移能力

当光催化剂(Photocatalyst, PC)吸收一个光子后,它会从基态 (PC\text{PC}) 跃迁到一个高能量的激发态 (PC\text{PC}^*)。这个激发态的寿命通常很短,但它具有比基态更强的氧化能力(更容易得到电子)和/或还原能力(更容易失去电子)。正是这种激发态的独特性质,使其能够启动单电子转移过程。

光氧化还原催化剂主要通过两种循环机制来驱动反应:氧化淬灭循环 (Oxidative Quenching Cycle)还原淬灭循环 (Reductive Quenching Cycle)。此外,还有能量转移机制 (Energy Transfer) 也是重要的作用方式。

2.1 氧化淬灭循环

在氧化淬灭循环中,光催化剂的激发态 (PC\text{PC}^*) 表现出强大的还原能力,它会失去一个电子给一个电子受体(通常是目标底物或辅助试剂),自身被氧化。

基本步骤:

  1. 光吸收与激发:
    PChνPC\text{PC} \xrightarrow{h\nu} \text{PC}^*
    (光催化剂吸收光子,跃迁到激发态)

  2. 电子转移(还原淬灭):
    PC+APC++A\text{PC}^* + \text{A} \rightarrow \text{PC}^+ \cdot + \text{A}^{\cdot-}

    PC+APC++A\text{PC}^* + \text{A} \rightarrow \text{PC}^{\cdot+} + \text{A}^-
    (激发态光催化剂失去电子给电子受体 A,生成氧化态光催化剂自由基阳离子 PC+\text{PC}^+ \cdotPC+\text{PC}^{\cdot+},以及还原态底物自由基阴离子 A\text{A}^{\cdot-}A\text{A}^-

  3. 催化剂再生与反应:
    PC++BPC+B+\text{PC}^+ \cdot + \text{B} \rightarrow \text{PC} + \text{B}^+ \cdot

    PC++BPC+B+\text{PC}^{\cdot+} + \text{B} \rightarrow \text{PC} + \text{B}^+
    (氧化态光催化剂从一个电子供体 B 处获得电子,再生为基态 PC\text{PC},同时底物 B 被氧化生成自由基阳离子 B+\text{B}^+ \cdot 或阳离子 B+\text{B}^+。之前生成的 A\text{A}^{\cdot-}A\text{A}^- 参与后续反应。)

特点:

  • 光催化剂在循环中先被氧化,再被还原。
  • 适用于活化具有较低氧化电位的底物(容易失去电子的底物)。
  • 通常用于生成亲核性自由基或阳离子。

2.2 还原淬灭循环

与氧化淬灭循环相反,在还原淬灭循环中,光催化剂的激发态 (PC\text{PC}^*) 表现出强大的氧化能力,它会获得一个电子来自一个电子供体(通常是目标底物或牺牲试剂),自身被还原。

基本步骤:

  1. 光吸收与激发:
    PChνPC\text{PC} \xrightarrow{h\nu} \text{PC}^*
    (光催化剂吸收光子,跃迁到激发态)

  2. 电子转移(氧化淬灭):
    PC+DPC+D+\text{PC}^* + \text{D} \rightarrow \text{PC}^{\cdot-} + \text{D}^{\cdot+}

    PC+DPC+D+\text{PC}^* + \text{D} \rightarrow \text{PC}^- + \text{D}^+
    (激发态光催化剂从电子供体 D 处获得电子,生成还原态光催化剂自由基阴离子 PC\text{PC}^{\cdot-}PC\text{PC}^-, 以及氧化态底物自由基阳离子 D+\text{D}^{\cdot+} 或阳离子 D+\text{D}^+

  3. 催化剂再生与反应:
    PC+EPC+E\text{PC}^{\cdot-} + \text{E} \rightarrow \text{PC} + \text{E}^{\cdot-}

    PC+EPC+E\text{PC}^- + \text{E} \rightarrow \text{PC} + \text{E}^-
    (还原态光催化剂将电子转移给一个电子受体 E,再生为基态 PC\text{PC},同时底物 E 被还原生成自由基阴离子 E\text{E}^{\cdot-} 或阴离子 E\text{E}^-. 之前生成的 D+\text{D}^{\cdot+}D+\text{D}^+ 参与后续反应。)

特点:

  • 光催化剂在循环中先被还原,再被氧化。
  • 适用于活化具有较高还原电位的底物(容易得到电子的底物)。
  • 通常用于生成亲电性自由基或阴离子。

核心: 无论哪种淬灭循环,关键都在于光催化剂的激发态能够高效地进行单电子转移,将底物转化为具有更高反应性的自由基或自由基离子,从而启动后续的化学转化。这些自由基中间体具有非常特殊的反应性,是传统离子化学难以匹敌的。

2.3 能量转移机制

除了直接的单电子转移,一些光催化剂也能通过能量转移 (Energy Transfer) 机制来驱动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光催化剂吸收光子后,其激发态的能量并不是通过电子的物理转移来释放,而是以非辐射形式(如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 FRET)或辐射形式(如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TTA)转移给一个底物分子,使底物被激发,然后由激发态底物进行反应。

基本步骤:

  1. 光吸收与激发:
    PChνPC\text{PC} \xrightarrow{h\nu} \text{PC}^*

  2. 能量转移:
    PC+SubstratePC+Substrate\text{PC}^* + \text{Substrate} \rightarrow \text{PC} + \text{Substrate}^*
    (光催化剂的激发态将能量转移给底物,使底物跃迁到其激发态,而光催化剂回到基态)

  3. 激发态底物反应:
    SubstrateProducts\text{Substrate}^* \rightarrow \text{Products}
    (激发态底物发生化学反应)

特点:

  • 光催化剂不直接参与电子转移,而是作为“能量的传递者”。
  • 通常用于驱动需要高能激发态才能进行的环加成反应、分子内重排等。
  • 需要光催化剂激发态能量与底物基态-激发态能级匹配。

光氧化还原催化剂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机制,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对分子键的精准“操控”。


3. 光催化剂的种类与设计:谁是幕后英雄?

光氧化还原催化剂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它们需要具备几个关键的性质:

  1. 强的光吸收能力: 尤其是在可见光区,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或廉价的LED光源。
  2. 长寿命的激发态: 激发态需要足够长的寿命才能有效与底物发生相互作用。
  3. 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 激发态的氧化电位 (EPC/PCE_{\text{PC}^*/\text{PC}}) 和还原电位 (EPC/PCE_{\text{PC}/\text{PC}^*}) 必须与底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匹配,才能有效地进行单电子转移。
  4. 良好的光稳定性: 在光照下能够保持结构稳定,不发生降解。
  5. 低毒性和高可回收性: 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光催化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贵金属钌/铱配合物

这是最早也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类光催化剂。

  • 代表例子: 三(2,2’-联吡啶)合钌(II)氯化物 (Ru(bpy)32+\text{Ru(bpy)}_3^{2+})、三(2-苯基吡啶)合铱(III) (Ir(ppy)3\text{Ir(ppy)}_3) 等。
  • 特点:
    • 高效: 具有非常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长的激发态寿命。
    • 可调控: 通过配体修饰,可以精确调控其吸收光谱、激发态能量和氧化还原电位。
    • 广泛应用: 在各种光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色。
  • 缺点:
    • 昂贵: 含有稀有且昂贵的贵金属(钌、铱)。
    • 毒性: 一些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3.2 有机染料和有机小分子

近年来,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研究人员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廉价、更环保的有机分子。

  • 代表例子: 曙红 Y (Eosin Y)、罗丹明 B (Rhodamine B)、吖啶盐 (Acridinium salts)、吩噻嗪 (Phenothiazines)、咔唑 (Carbazoles) 衍生物等。
  • 特点:
    • 廉价易得: 许多是商品化的染料,成本低廉。
    • 结构多样: 易于通过有机合成方法进行结构修饰,从而调控性质。
    • 低毒性: 通常比重金属催化剂毒性更低。
  • 缺点:
    • 稳定性相对较差: 部分有机染料在强光照下容易光漂白,分解失效。
    • 激发态寿命: 相对于金属配合物,激发态寿命可能较短。
    • 氧化还原电位范围: 有时不如金属配合物宽广。

3.3 半导体光催化剂

这类催化剂通常是无机固体材料,通过其能带结构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进而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 代表例子: 二氧化钛 (TiO2\text{TiO}_2)、氮化碳 (g-C3N4\text{g-C}_3\text{N}_4)、硫化镉 (CdS\text{CdS})、氧化锌 (ZnO\text{ZnO}) 等。
  • 作用机制: 半导体吸收光子后,价带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电子 (e\text{e}^-) 和空穴 (h+\text{h}^+)。导带电子是强还原剂,价带空穴是强氧化剂,它们可以分别与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特点:
    • 稳定: 通常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
    • 廉价: 许多材料储量丰富,成本低。
    • 可回收: 固相催化剂易于与反应体系分离和回收。
    • 光能利用: 有些材料能够利用紫外光,而一些(如g-C3_3N4_4)也能利用可见光。
  • 缺点:
    • 电子-空穴复合: 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容易快速复合,降低量子效率。
    • 比表面积: 活性位点可能有限,需要纳米化或负载。
    • 调控难度: 相对于分子催化剂,能带结构和表面性质调控相对复杂。

3.4 金属有机框架 (MOFs) 和共价有机框架 (COFs)

MOFs和COFs是新兴的多孔材料,它们将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MOFs)或纯有机单元(COFs)通过配位键或共价键组装成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如果这些结构单元本身具有光催化活性,或者可以引入光催化中心,那么它们就能作为异相光催化剂。

  • 特点:
    • 高比表面积: 提供大量活性位点。
    • 可调控孔道: 有利于底物的扩散和产物的分离。
    • 结构可设计性: 通过选择不同的结构单元,可以精确调控其光电性质。
    • 稳定性: 在某些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 缺点:
    • 合成复杂: 合成通常耗时且条件苛刻。
    • 溶剂稳定性: 部分MOFs/COFs在水或某些有机溶剂中稳定性不佳。

3.5 催化剂设计原则

在设计和选择光催化剂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的参数:

  • 吸收光谱: 催化剂的吸收光谱应尽可能与光源(如太阳光或LED)的发射光谱重叠,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
  • 激发态能量 (EPCE_{\text{PC}^*}): 决定了催化剂能够提供的能量。
  • 激发态氧化还原电位 (EPC/PCE_{\text{PC}^*/\text{PC}}EPC/PCE_{\text{PC}/\text{PC}^*}): 这是衡量催化剂在激发态下氧化或还原能力的关键指标。
    • 例如,在还原淬灭循环中,PC\text{PC}^* 的氧化电位需要比底物 A 的还原电位更正,才能有效地接受电子:
      EPC/PC>EA/AE_{\text{PC}^*/\text{PC}} > E_{\text{A}/\text{A}^-}
    • 在氧化淬灭循环中,PC\text{PC}^* 的还原电位需要比底物 D 的氧化电位更负,才能有效地失去电子:
      ED/D+<EPC/PCE_{\text{D}/\text{D}^+} < E_{\text{PC}/\text{PC}^*}
  • 激发态寿命 (τ\tau): 激发态需要足够长的寿命才能与底物分子发生有效碰撞和电子转移。
  • 光稳定性: 催化剂在长时间光照下应保持其活性和结构完整性。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精准调控,化学家们能够为特定的反应选择或设计出“量身定制”的光催化剂。


4. 光氧化还原催化的应用领域:点石成金的魔力

光氧化还原催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合成策略,其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展,涵盖了有机合成、高分子科学、能源转换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关键领域。

4.1 有机合成:构建复杂分子的新路径

这是光氧化还原催化最活跃、也是最具变革性的应用领域。它能够活化惰性键,产生独特的自由基中间体,从而实现传统方法难以完成或效率低下的反应。

4.1.1 惰性 C-H 键活化与官能团化

C-H键(碳-氢键)在有机分子中无处不在,但由于其惰性,直接对其进行选择性官能团化一直是合成化学的巨大挑战。光氧化还原催化通过自由基机制,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C-H键的活化,进而引入其他官能团。

  • 例如: 在光催化作用下,许多惰性烷烃的C-H键可以被氧化为烷基自由基,然后与烯烃、腈类等进行加成反应(如 Minisci 反应),形成新的C-C键,这在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价值。

4.1.2 交叉偶联反应

传统交叉偶联反应(如Suzuki、Heck、Stille偶联等)通常需要昂贵的钯等过渡金属,且需要严格的无水无氧条件。光氧化还原催化可以与过渡金属催化相结合(光氧化还原/镍双催化),或直接替代过渡金属实现无金属的交叉偶联。

  • 例子: 光催化促进芳基卤化物与自由基前体偶联,形成新的C-C键。例如,通过氧化淬灭循环,光催化剂从底物中生成芳基自由基,然后该自由基与烯烃或炔烃加成,最终形成偶联产物。

4.1.3 自由基环化与加成反应

光催化生成的自由基具有独特的反应活性,可以用于高效的分子内环化反应或分子间加成反应。

  • 例如: 通过光催化还原生成的烯烃自由基阴离子或烷基自由基,可以发生分子内环化形成环状化合物,或者与富电子或缺电子的烯烃、炔烃进行加成,实现多样化的骨架构建。

4.1.4 氟化、氯化等卤素化反应

将氟原子引入有机分子(氟化)在药物开发中至关重要,因为氟原子可以显著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光氧化还原催化为温和、选择性的氟化提供了新途径。

  • 例子: 通过光催化生成的高氧化性自由基(如三氟甲基自由基 CF3\text{CF}_3 \cdot),可以与惰性底物反应,实现高选择性的氟化。

4.1.5 药物分子合成

上述能力的结合,使得光氧化还原催化在复杂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它提供了更直接、更高效、更绿色的合成策略,避免了传统多步合成中使用的有害试剂和苛刻条件。

4.2 聚合物科学:精准控制高分子结构

光氧化还原催化也被广泛应用于高分子合成与修饰。

4.2.1 光聚合

通过光催化剂产生自由基引发剂,在光照下引发单体聚合,形成高分子。这种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可空间和时间控制、能耗低等优点。

  • 例子: 用于3D打印、涂料固化、牙科填充材料等。通过选择性照射,可以精确控制聚合物的形状和交联程度。

4.2.2 高分子修饰与降解

光催化剂也可以用于对预制高分子进行表面修饰、接枝共聚,甚至精确控制高分子的降解,这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3 能源与环境: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光氧化还原催化是实现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之一。

4.3.1 太阳能燃料生产

  • 水分解制氢: 利用太阳能驱动水分解为氢气(H2\text{H}_2)和氧气(O2\text{O}_2)是获取清洁能源的理想途径。光催化剂可以作为关键组分,吸收太阳光能,驱动水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 水的氧化半反应:2H2OO2+4H++4e2\text{H}_2\text{O} \rightarrow \text{O}_2 + 4\text{H}^+ + 4\text{e}^-
    • 水的还原半反应:2H++2eH22\text{H}^+ + 2\text{e}^- \rightarrow \text{H}_2
    • 光催化剂在这里的作用是捕获光能,并将电子和空穴有效地转移到水分子上。
  • CO2 还原: 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O2\text{CO}_2) 还原为有价值的燃料(如甲醇、一氧化碳、甲烷)或化学品,既能缓解温室效应,又能生产燃料。光氧化还原催化剂能高效活化CO2,将其转化为各种产物。
    • CO2+2H++2eCO+H2O\text{CO}_2 + 2\text{H}^+ + 2\text{e}^- \rightarrow \text{CO} + \text{H}_2\text{O}
    • CO2+4H++4eCH2O+H2O\text{CO}_2 + 4\text{H}^+ + 4\text{e}^- \rightarrow \text{CH}_2\text{O} + \text{H}_2\text{O}

4.3.2 污染物降解与水净化

光催化剂在光照下可以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 OH\cdot \text{OH}),这些自由基能够高效地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染料等,将其转化为无毒的小分子或二氧化碳和水。

  • 例子: TiO2\text{TiO}_2 在紫外光下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和水处理。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如石墨相氮化碳 (g-C3N4\text{g-C}_3\text{N}_4) 也被开发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4.3.3 杀菌与消毒

光催化剂产生的活性氧物种(ROS)对细菌和病毒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水体、空气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5. 挑战与未来展望:未完待续的探索

尽管光氧化还原催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激动人心的发展机遇。

5.1 当前面临的挑战

5.1.1 催化剂的寿命与稳定性

许多高效的光催化剂(尤其是分子催化剂)在长时间光照或苛刻的反应条件下容易发生光漂白或降解,导致催化活性下降。开发更稳定、更耐用的光催化剂是当务之急。对于半导体催化剂,电子-空穴复合、光腐蚀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5.1.2 反应效率与选择性

尽管光氧化还原催化能实现传统方法难以企及的转化,但在某些复杂体系中,反应产率和选择性仍有提升空间。控制自由基中间体的瞬时性和选择性是关键,这需要更精妙的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条件优化。

5.1.3 规模化与工业应用

目前,大部分光氧化还原反应仍停留在实验室小规模合成阶段。如何将这些反应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解决反应器设计、光照均匀性、产物分离等工程问题,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障碍。

5.1.4 机理的深入理解

尽管基本机制已清晰,但对于复杂的光催化体系中,自由基的寿命、扩散路径、与底物的精确作用模式以及多相光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点等,仍有许多细节需要通过更先进的光谱技术和计算化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5.1.5 新型催化剂的开发

需要开发更多在可见光区高效、廉价、无毒且稳定的新型光催化剂,特别是基于地球储量丰富的元素(如C、N、O、Si、Al、Fe、Cu等)的非金属或廉价金属催化剂。

5.2 未来展望

尽管有挑战,但光氧化还原催化的未来图景无疑是光明的,充满无限可能。

5.2.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赋能催化剂设计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技术,可以加速新型光催化剂的发现和优化。通过模拟计算预测催化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指导高通量筛选实验,将极大提高研发效率。

5.2.2 多相光催化体系的发展

将分子光催化剂固定在固体载体上,或者开发纯粹的固相半导体光催化剂,可以方便地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方向。异相结、缺陷工程、表面修饰等将是提升多相光催化效率的重要策略。

5.2.3 生物光催化与光酶催化

将光氧化还原催化与生物体系结合,如利用光能驱动酶催化反应(光酶催化),或开发具有光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将实现更高选择性和更温和的反应条件,尤其在手性药物合成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5.2.4 光电化学、光热协同催化

将光氧化还原催化与电化学或热催化相结合,形成多能协同的催化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能量,实现更复杂的化学转化,并解决单一驱动方式的局限性。例如,光电化学CO2_2还原有望实现更高的效率和选择性。

5.2.5 推动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光氧化还原催化作为一种本质上“绿色”的化学方法,将在替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过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有助于减少化学工业的碳足迹,开发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


结论:光芒万丈的未来

从实验室的烧瓶到工业生产线,从有机合成的精妙转化到全球能源环境的宏大挑战,光氧化还原催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能力,重塑着我们对化学反应的认知和实践。它不仅仅是一个化学概念,更是一种理念——利用自然界最丰富的能源之一(光)来驱动我们所需要的化学变化,以更智慧、更清洁的方式创造物质。

虽然挑战犹存,但每一次新的催化剂设计、每一次新反应的发现、每一次机理的深入揭示,都如同点亮了一盏新的灯,照亮了通往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化学世界的道路。作为技术和数学的爱好者,我们应该为这项融合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甚至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感到由衷的兴奋。

未来,光氧化还原催化无疑将继续闪耀,为我们带来更多突破性的发现,并深刻影响药物、材料、能源和环境等多个关键领域。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束“光”将如何继续书写化学史的新篇章。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 qmwneb946,我们下次再见!